著名實業(yè)家應昌期
應昌期(1917.10—1997.8),祖籍寧波市江北區(qū)慈城鎮(zhèn),臺灣金融界、實業(yè)界著名人士,寧波市榮譽市民,應氏圍棋計點制創(chuàng)造人,被譽為“黑白世界的諾貝爾”、“20世紀中國圍棋之父”。1917年10月23日,應昌期出生于慈溪縣慈城鎮(zhèn)(今屬江北區(qū))玉皇閣桂花廳內的一家書香門第。他自幼天資聰慧,思維敏捷,念書過目成誦,成績優(yōu)異。小學畢業(yè)后進入慈湖商校學習,后因家境貧寒,無力深造,乃赴上海統(tǒng)源銀行當學徒。工作余暇,為補學歷之不足,奮力自修英文、數(shù)學、圖文、銀行會計等學科,并師從名書法家趙叔孺學習書法、金石,不數(shù)年間,學識大進。后適逢福建省銀行在上海招考三名高級職員,應昌期以 “同等學歷”資格毅然報名,結果“連闖三關”,以第一名的優(yōu)異成績,從百余名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,被破格錄取,此事在上海銀行界一時傳為佳話。
投身創(chuàng)辦實業(yè)
應昌期在福建省銀行任職之時,正值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,東南各省相繼淪陷,省行隨省府遷移,先后遷至廈門、贛州、衡陽、貴陽及重慶等地。應昌期也拖兒帶女奉命在沿途各地主持分行工作,先后到南平、永安、長汀、贛州、衡陽、重慶等地工作。時敵機大肆轟炸,交通險阻,艱苦備嘗。1945年8月,抗戰(zhàn)勝利后,應昌期又入臺灣銀行供職。十七年中,他歷任臺灣銀行總行營業(yè)、業(yè)務及國外各部經理等職,后又升至副總經理、代總經理。這期間,臺灣銀行的董事長和總經理人選時有更換,惟有他一人砥柱中流,長期主持全行業(yè)務,獨當一面。他可以說是臺灣銀行真正的當家人。任職期間,他運籌擘劃,建樹良多,還多有創(chuàng)新之舉,其才能和品格深受歷任董事長的賞識,臺灣工商界亦對其翕然欽服。
1963年初,應昌期正式離開臺灣銀行,投身實業(yè)。在朋友誠邀下,他出任國華海洋企業(yè)公司董事長。同時,開始籌建他真正獨立創(chuàng)辦的第一家企業(yè)———利華羊毛工業(yè)公司。之后數(shù)十年間,他先后又接辦了益華股份有限公司、國泰化工公司,創(chuàng)辦了國際票券公司,并將它們一一推上了股市。
應昌期運用其獨特的理財智慧和魄力,以快刀斬亂麻的果敢明確手段,先后幫助民營的中華毛紡廠、臺灣毛絨廠、通發(fā)油脂廠等多家瀕臨倒閉的企業(yè)改革體制、進行重組,走上新生和發(fā)展之路。原先月產量只有20噸左右的國泰化工在應昌期的經營下,月產量從60、100、200、600余噸的數(shù)量級逐次攀升,到90年代中期,已達到月產量1500噸,走上了快速發(fā)展的軌道,且產品質量也不斷提高,純度從原先的70%提高到90%以上,其品質已超過國際標準,成品半數(shù)以上銷售到國外。應昌期籌組國際票券公司并出任董事長,乃因“財政部”與“中國銀行”欽仰其在金融界之聲望及經濟管理方面之長才,“先認定人選而專行敦聘的”。作為臺灣首創(chuàng)的第一家票券金融公司,國際票券公司在其成功運行的10年里,不僅公司本身賺了錢,不斷發(fā)展壯大,而且對穩(wěn)定臺灣金融秩序,推動臺灣經濟發(fā)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。
在臺灣商界站穩(wěn)腳跟的同時,應昌期還積極向海外拓展業(yè)務。創(chuàng)辦了利華澳洲公司,它是當時澳洲第一家中國人開的公司,頗受澳洲政府及羊毛供應商的重視;后又收購了一家澳洲的老公司,取名為“吉期”,專門從事對外采購。利華澳洲公司和吉期公司很快成了唱響臺灣對外貿易的主角。現(xiàn)在看來,利華澳洲公司是當時臺灣貿易發(fā)展過程中主要的大公司之一,也是臺商早期介入澳洲貿易的主要橋梁。1983年,INKO公司(印科公司)在美國舊金山市以南的硅谷成立,公司主要由應昌期的兒子應明皓打理,生產一種名為“PELLICLE”的高科技產品,因技術含量高,收益不錯,公司員工發(fā)展到170余名,客戶遍布全球。此外,應昌期還在美國注冊了兩家房地產投資公司,且都有不錯的業(yè)績。
應昌期“年近半百學吹打”,緊緊抓住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會,在臺灣經濟迅速發(fā)展而世事又變幻莫測的30年中,充分發(fā)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(chuàng)下這一份成就。 1991年,由于年事已高,應昌期主動辭去了公司董事長之職,希望董事會另推年輕而有能力的董事來擔此重任。雖經董事們一再挽留,應昌期還是堅辭不受,所以就聘他擔任名譽董事長。他又以同樣的理由辭去了國泰化工和利華羊毛兩大公司的董事長。從此,應昌期辦公室的門牌上只寫著“創(chuàng)辦人辦公室”6個大字。
倡導應氏圍棋
應昌期先生一生在自己的事業(yè)上有著不小成就,但是令他為天下所知的卻是他與圍棋結下的不解之緣。從幼年起,應昌期就對圍棋有著濃厚的興趣。6歲就學會了圍棋,12歲報名參加慈溪縣圍棋比賽,獲冠軍;在上海統(tǒng)源銀行當練習生時,雖收入微薄,但仍不忘圍棋,悉心鉆研;同時還投書上海《新聞報》,建議舉辦新聞棋賽和開設圍棋專欄,《新聞報》主筆閱信后擊節(jié)贊賞,還真的開出了圍棋專欄,成為美談。即使在八年抗戰(zhàn)時期,生活顛沛流離,艱辛備嘗,他也隨身攜帶著圍棋。 1946年到臺灣,生活安定后,即在家設置棋室,號稱“五窗填滿齋”,廣邀親朋好友會棋,切磋棋藝。
早歲旅居上海,應昌期目擊了日本棋館制度良好,棋具、書籍完備,而國內則棋風式微,無人過問。中日圍棋消長的情勢,使他感慨萬千,因而萌生了振興中華棋藝、改革圍棋的志向。1952年,中華圍棋會在臺北光復,應昌期任總干事,后又任副會長、會長等職,出錢出力,致力于普及圍棋事業(yè)數(shù)十年,對圍棋的發(fā)展貢獻良多。他建立了職業(yè)圍棋制度,舉辦了多項新聞棋戰(zhàn),借助媒體力量大大推動了圍棋事業(yè);20年潛心研究發(fā)明了“計點制”新圍棋規(guī)則,以完整公平的規(guī)則來廢除日本棋規(guī)中不合理的判例,達到了“絕無判例”、“幾無和棋”之目標,號稱“迄今為止最合理、完備,符合時代需求的圍棋規(guī)則”;成立了“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”,共捐出所屬企業(yè)股票面值新臺幣一億元作為該會推廣、振興圍棋之基金,如今這1億元的捐資已增值至8億元新臺幣;捐資1.3億元創(chuàng)辦“應昌期圍棋學校”,培養(yǎng)青少年棋士、造就更多圍棋師資;舉辦“應氏杯”世界職業(yè)圍棋錦標賽、“世界青少年圍棋賽”等多項國際大賽,大力推廣圍棋,致力于“讓圍棋走向世界”。
1996年10月23日,在應昌期80壽辰之時,由他捐資1.6億元創(chuàng)建的上海“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”正式成立,應昌期圍棋學校開工典禮也同時在上海舉行,應昌期老先生以帶病之身親赴上海,并在開工典禮上熱情致詞,真可謂“大病初愈,美夢成真”。
當然,在應昌期所做的這一切中,最值得稱道的,還數(shù)他所發(fā)起舉行的被大眾媒體道為“迄今為止,全世界影響最大、獎金最高、最具國際性”的“應氏杯”世界職業(yè)圍棋錦標賽。(在應昌期生前,這一項世界職業(yè)圍棋賽事一共舉辦了三屆,冠軍獎金高達40萬美元)。1988年8月,第一屆“應氏杯”圍棋賽在北京開幕。比賽開幕前后,引起全球轟動,全世界媒體紛紛予以關注,稱它是圍棋界的“奧林匹克運動會”,而應昌期本人則被譽稱為“中國一人”、“黑白世界的諾貝爾”。應昌期先生一生熱心提倡圍棋,四十年如一日,從未稍懈。在病中甚至臨終前仍不忘他的圍棋大賽,他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“圍棋界大功臣”。
捐資造福桑梓
1988年9月3日,第一屆“應氏杯”世界職業(yè)圍棋錦標賽在北京的初賽剛一結束,應昌期便迫不及待地趕回闊別了43年的故鄉(xiāng)———慈城。盡管不喜張揚的應昌期以私人旅游的性質回鄉(xiāng)探親,但事先得到消息的家鄉(xiāng)人還是給了他應有的禮遇:當?shù)卣畬⑺某錾亍窕书w桂花廳老宅作了修繕;當時的市、區(qū)領導都主動登門拜訪,歡迎老先生第一次回鄉(xiāng)。
應昌期在參觀完母校中城小學之后,主動提出:“像中城小學這樣的老房子,修是修不好的,只能拆掉重建”。而且說到做到,回臺北后即派其四弟應昌世來寧波考察,具體落實捐資重建事宜。
三年后的1991年8月10日,由應昌期先生捐資140萬美元重建的中城小學正式落成。為了借此機會“教育”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親友和子女,他又自己作東,邀請了由74位海外來賓組成的參觀團來寧波出席落成典禮。
正是在這一盛大的慶典上,應昌期又愉快地接受當?shù)卣陀讶说慕ㄗh,索性在家鄉(xiāng)搞一個“一條龍”的教育樣板工程……
1994年8月15日,由應昌期捐資450萬元建造的“倡棋幼兒園”落成。“倡棋”意為倡導圍棋,建校以弘揚中華國粹、推廣圍棋教育為宗旨,這也體現(xiàn)了應昌期先生一生追求的崇高理想。
1994年8月27日,由應昌期捐資1300萬元重建的慈湖中學工程全面竣工。與此同時,他還捐資助建了臺北市寧波同鄉(xiāng)會館、寧波市聯(lián)誼中心,并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。即便是在他身患絕癥之時,應昌期先生仍念念不忘地要為家鄉(xiāng)出資興辦一所工商大學。
此外,他還積極在寧波投資興辦實業(yè),如投資3000萬美元興建的現(xiàn)代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項目,于1992年10月動工(地處寧波三官堂),1993年8月投產,到1997年8月已引進世界一流的5條生產線,投資總額達4000萬美元。投資5000萬美元的利華(寧波)羊毛工業(yè)有限公司項目,原本是考慮建在上海浦東的,由于寧波的積極爭取,為了振興家鄉(xiāng)經濟,應昌期最終還是選擇了寧波。它于1992年8月簽約,10月動工(位于寧波小港衙前),至1993年3 月投產,真正創(chuàng)造了一個“寧波速度”。1996年8月,病中的應昌期又決定上利華二期項目,投資2500萬美元。擴建工程自1996年底動工,至1999 年初投產。現(xiàn)在的利華(寧波)羊毛工業(yè)有限公司的規(guī)模和產量已遙遙領先于原居亞洲第二的日本,而若將利華臺北和利華寧波兩家公司合起來算,則可排名世界第三。
之后,應昌期先生萌生了重建慈城保黎醫(yī)院的意向,于是他又捐資150萬美元建造一個花園式別具風格的保黎醫(yī)院,以發(fā)揚該院以往高尚醫(yī)德及優(yōu)良院風。 1997年7月17日,慈城保黎醫(yī)院捐資儀式在慈城舉行。但是遺憾的是老先生沒有趕上新寧波保黎醫(yī)院的落成典禮,因病于1997年8月27日逝世,享年 81歲。
有人說:“港臺愛國同胞捐資興學的人有很多,但是出了巨資又親自規(guī)劃,嘔心瀝血的人很少見”,這句話道出了應先生崇高的務實精神,對家鄉(xiāng)、對民族深切的赤子情懷。首次回大陸探親,會見闊別多年的鄉(xiāng)親,說到“兩岸三通”的話題,他樂呵呵地許了個愿:“一旦三通實現(xiàn),我請你們去臺灣,從臺灣寄機票過來,你們可以去臺灣旅游和探親……”。應先生是多么的高興和自信:“……形勢發(fā)展,民心所向,誰也擋不住‘兩岸三通’。雖然這心愿尚未實現(xiàn),但這一天一定會到來!因為應先生心底有一顆‘希望之星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