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信厚父親是玩七巧板高手
七巧板是起源于中國并流傳全球的智力游戲,中國現(xiàn)存最早有關七巧板的書籍是1813年出版的《七巧圖合璧》。記者近日在慈城古籍收藏者謝永剛家中看到了刻印本《七巧圖解》,出版于1815年,嚴恒著。嚴恒是寧波幫創(chuàng)始人嚴信厚的父親,他結合七巧圖及書法藝術,獨創(chuàng)了“七巧書法”,所著《聽月山房七巧書譜》也出現(xiàn)在謝永剛的藏品中。
癡迷古籍收藏,500元購得《七巧圖解》
在江北洪塘街道橫山村謝永剛家的書房里,兩側齊墻高的書柜上放滿了各種書籍,絕大多數(shù)是關于慈城地方文化的,尤其醒目的是幾本線裝古籍。
現(xiàn)年66歲的謝永剛退休前是一位教師,有著30多年的藏書經歷,尤其喜歡收藏古舊課本。他收集了2000多冊自晚清、民國到“文革”前后的老課本,其中包括清光緒年間的《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》。這些藏書都放置在唐弢學校校史陳列室里,供師生們學習。
從2000年開始,謝永剛專門收藏民國前慈城人編寫的書籍,目前已有數(shù)千冊。如《溪上詩輯》是清晚期慈城人詩選集;《丸散全集》介紹了馮存仁堂的丸散藥;《姜宸英殘詩題跋》是慈城康熙年間探花姜宸英作品集;等等。
《七巧圖解》和《聽月山房七巧書譜》是謝永剛10多年前收藏的。前者是他花了500元從一個藏友處買來的,后者則從范宅地攤收購得來。
《七巧圖解》頗有趣,“七巧書譜”更巧妙
《七巧圖解》才40多頁,翻開來,第一頁寫著“嘉慶乙亥(1815年)刻,慈溪養(yǎng)正堂藏版,寧波城汲綆齋發(fā)兌”。200多年過去了,這本薄薄的小書邊角已有磨損,但內頁很整潔,看得出主人對它的愛護。
書中內容主要是各種七巧板拼成的圖案,頗為生動有趣。如“兩人對酌七巧之化境也”,看得出拼出來的人自己也很得意;“月下老人”,則是個老者的形象;一幅醉僧“獨坐靈巖望太湖”,宛如一幅山水畫。而簡單的如“飛鳥”、“采蓮”、“游魚”、“畫舫”等,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古人的詩畫意境。
查詢各類資料可知,中國現(xiàn)存最早有關七巧板的書籍是1813年出版的《七巧圖合璧》,這意味著《七巧圖解》僅比它晚兩年。《七巧圖解》的作者嚴恒是寧波幫創(chuàng)始人嚴信厚的父親。看記者對此感興趣,謝永剛又拿出一本嚴恒著的刻本《聽月山房七巧書譜》。這兩本古籍都被謝永剛加了書套,以利保護。
《聽月山房七巧書譜》有上、下兩冊,裝幀考究,印刷精美,成書于清咸豐丁已年(1857年),刻于光緒壬辰年(1892年)。內容有古詩、二字對、三字對、四字對、五字對等。內頁注明“嚴恒著,嚴信厚編輯,兒子嚴義彬校對”,可以看出這是三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晶。在“七巧書譜”中,嚴恒把七巧板游戲與書法藝術巧妙地加以結合,拼成1—10劃簡明常用字,計550式字體,文字的筆劃均用三角形、正方形、菱形等七巧板木組成,非常別具一格。
謝永剛還藏有嚴恒著的《聽月樓詩鈔》,該書由嚴信厚校對后于光緒壬寅年(1902年)九月在上海石印。嚴恒工詩詞,善畫蘆雁。嚴信厚特意注明:“先大夫筆墨流傳甚少,是聯(lián)得于兵燹之余,不啻鳳毛麟角矣,書以志感。庚子(1900年)冬日男信厚謹識。”
七巧板是數(shù)學與藝術的結晶,歷代文人常將拼排的佳作編譜出版,據(jù)說從清嘉慶年間到民國初年就有六種拼排圖譜出版。可見擅長書畫的嚴恒對七巧板游戲也頗有研究,《七巧圖解》《聽月山房七巧書譜》無論是著作時間還是內容都是開創(chuàng)性的。七巧板游戲是一種發(fā)散思維活動,有利于培養(yǎng)人們的觀察力、注意力、想像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因此,魅力無窮的七巧板至今仍是兒童喜愛的智力玩具。